文 旅 碳 中 和
首页
Home
关于我们
Nav
新闻资讯
Nav
低碳景区
Nav
碳中和行动
Nav
专题图集
Nav
联系我们
Nav
留言板
Messages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更多内容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示范区名录
知识观点
政策法规
行业知识
观点评论
新闻资讯
业界动态
媒体报道
景区动态
行动案例
文旅行动
环保活动
碳中和案例
内容详情
社科院发布气候变化绿皮书,首次聚焦碳达峰碳中和主题
二维码
来源:新京报
2021年12月16日,202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会暨“碳达峰碳中和”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气候变化绿皮书自2009年发布第一本以来,已经连续发布1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在论坛上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今年的绿皮书以“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很有意义。
谢伏瞻还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对能源系统的变革,更是需要对现行社会经济体系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因此也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工业能耗占比较大,能源效率相对偏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任务还很重,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窗口偏紧等。
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已经具备很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础和有利条件。目前,中国火电、风电装机处于全球第一。特别在新能源、智能电动汽车、5G、工业机器人、互联网经济等代表未来绿色经济方面,中国具有技术领先、竞争力强的优势。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占全球比重达到31.9%,风电、光伏装机占全球比重分别达到38.5%和35.8%,领先于其他国家并仍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
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国泰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十四五”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期、窗口期。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已进入中后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依然任重道远。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同时要求,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庄国泰还表示,把202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的主题确定为“碳达峰碳中和”专辑,聚焦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从不同领域、不同部门和不同主体分析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实现路径,展示绿色低碳和气候适应的政策和行动,希望能对全面理解国家政策有所帮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绿皮书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绿皮书已经成为国际、国内社会各界全面便捷了解当代中国、当代智库发展最新动态的重要窗口。相信在中国气象局、中国社科院两家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依托与国家气候中心、生态文明研究所两家单位学术团队深厚的学术资源和丰富的科技链,未来气候变化绿皮书还将更好地发挥建言献策的作用,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践行中国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绿皮书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陈迎介绍,从绿皮书结构来看,秉承一贯的基本板块。今年绿皮书整体分成六个部分,包括总报告、定量指标评价、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路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气候变化协同和适应、国际碳中和政策等,文章30篇,作者86人,全景式展现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面临的挑战机遇、重点难点、政策行动,以及主要国家碳中和政策进展。
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和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联合主持。出席会议的还有绿皮书副主编、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副司长徐俊,以及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气候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新京报,文字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上一篇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苏伟:四方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深圳要更好地发挥先行示范作用
下一篇
提升林草碳汇潜力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分享到:
新闻资讯
政策
法规
业界动态
观点评论
机构介绍
机
构简介
项目
案例
服务范围
版权声明
低碳旅游
景区
名录
景区动态
环保活动
Contact Information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25号金工宏洋大厦B座5层 联系邮箱:cta@xingbolv.com 联系电话:010-51920593 联系QQ:2797205572
碳中和
专项基金
行业知识
实施案例